舊衣重生存記憶餘溫 時裝設計師衣車縫紉挑戰慢時尚
時裝一向予人淘舊換新,瞬息萬變的感覺,不論是舞台上華麗卻不實用的服裝,還是一年52季的速
港人熱愛時尚,卻只多注重價錢,少講究價值。
當大部份人於中學還是懵懵懂懂的時候, Angus卻因為校內一個時裝設計比賽,下定決心要走時裝這條路。 Angus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亦有一定天分, 但中學機緣巧合下參加了校內的時裝設計比賽,更贏得獎項,「 雖然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獎,但對自己意義重大, 令我知道自己的藝術天分不只在畫畫。畫畫只是平面, 而設計一些立體的東西,帶給我更大的滿足感, 所以就走了時裝這條路。」
Angus在學時贏取時裝設計的獎項,令他走上時裝這條路。
「Fashion呢啲嘢,識條鐵咩?」是香港人常掛在口邊的嘲笑

時裝業是世界污染嚴重的工業。
Angus說其實這些時裝都可以做得很環保, 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例如你也可以用很多環保的物料、 紡織廢料,去製作一件過百萬元的服裝。另一邊亦相反,速食時裝同樣可以用有機棉、 或用對環境較少損傷的生產方式。」 Angus受學校影響甚深,在唸時裝設計時,學校都會主張用環保去包裝時裝,「 我自己也會反思一下,時裝與環保是否真的不能並存呢?」 Angus畢業後在一國際時裝品牌擔任助理時裝設計師, 他說時間一路推進,「我覺得所有事情都有可能, 只是取決你怎樣去想和行動。」
Angus 擔任綠色和平義工,與重修舊好流動紡車到各區,為街坊縫補修改舊衣。
Angus認為環保時裝是「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生產,對環境造成相對較少污染。 其實時裝與環保息息相關,比如說是生產時候用環保物料, 或是從做紙樣設計時,已經思考如何減少紡織廢料,亦聽聞過用環保染料染色,例如大樹菠蘿等等, 但代價的確是要用多一些時間去想出這些辦法。」
但這些都是生產角度去讓時裝更環保,作為「識條鐵」 的市民,又可以如何入手? Angus覺得取於於對衣服的態度。「其實只要我哋動一動腦筋,或者是多走一步, 就可以修復一件衣服。」Angus建議大家可以多幫襯改衫舖,擅用衣車的他更曾因為折扣而買了一件很喜歡、但不合身的衣服,於是將整件衣服拆掉,按比例改小,由大碼改成細碼,「由浪費一件衣服直到它重新穿在我身上,過程雖然很艱辛, 但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欽州街小販市場布販提出搬遷至通州街天橋底,兩年來仍未落實方案,政府最新建議棚仔現時所在通州街項目興建5層高的設計及時裝基地。
當日訪問於棚仔(欽州街小販市場)進行,Angus就概嘆,改衫 舖就像棚仔一樣,快要從這城市裡消失。「因為速食時裝(Fast Fashion)便宜嘛,價值相對低, 把衣服扔在角落甚至垃圾桶也沒有問題。」求學時期常來到棚仔買布、 找靈感的Angus說,香港步伐徐緩的商戶,如改衫舖、棚仔等快要在我城消失,失去了許多感情和回憶,「我會覺得浪費和可惜。」